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正月初五,夜,微雨,威坪河村却火了。锣鼓喧天,烟花绚烂,鞭炮阵阵,人声鼎沸。一条由板凳组合而成的“长龙”在河村中冒雨前行。百余米的板凳长龙增添节日喜庆
今年的板凳龙由86条板凳组合而成,每条板凳长2米,拼起来就是172米长。每条板凳上有5盏灯笼,有一色的火红,也有五颜六色的,还有在灯笼上写上吉祥语的,如“吉祥如意、开年大吉”等等。一位嫁到河村2年的姜女士指着三条板凳上五彩的花灯说,那是她亲手编织的灯。男人负责抬龙,女人负责在家糊灯笼,她初嫁河村时,就觉得这个活动很有趣,很乐于参与其中。
板凳龙是一项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又称迎烛。板凳龙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其中龙身由许多节特制的板凳连接而成,每节板凳长约2米,凳面上装5至6支烛火灯笼。板凳节数越多,龙就越长,过去,最多曾达到400多节的规模。举行活动时鸣锣开道、鞭炮齐鸣,走村串户,场面十分壮观。
据年纪大的村民告诉笔者,解放前舞板凳龙的还有中洲、徐家、叶村等许多村都有这个传统。后来中断,1999年又重新恢复,增添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
做板凳龙、舞板凳龙,有很多讲究
威坪河村村民徐梦金告诉笔者,在他们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60岁的老人必须在春节前把“龙头”做好糊好,抬到原堂主殿(现村委大门口),50岁的负责给“龙”修桥补路,因为龙不能过桥,从一边到另一边需要搭建一条可以供龙通行的路。40岁的中年人是舞龙的主力军,每年负责筹划板凳龙的数量,板凳龙的长短,就取决于40岁的中年人。30岁的青年负责拖抬龙头,20岁的小伙子组织举旗开道。
淳朴的威坪河村人,为了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在正月初五晚,板凳龙舞动到哪里,家家户户的鞭炮就随着龙的到来而响起,称之为“接龙”。然后对着“龙头、龙身”焚香祷告来年好运。
威坪河村村支书徐书记告诉笔者,河村共有2700人,其中参与板凳龙活动的20岁有20人,30岁有12人,40岁有18人,50岁有56人,60岁有24人。徐书记还告诉笔者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板凳龙”周游全村回到起点时,龙头上所糊的纸就已经被村民们抢夺干净了,就成了一个“赤裸裸”的龙头了。抢夺龙头上的“龙纸”,原来是为了来年怀有“龙子”而抢的,也就是保佑生子的意思,现在已经成了祈福的另一种形式了,抢来的“龙纸”会被供在家里。
舞龙祈福是传承已久的习俗
关于河村板凳龙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有一年农历正月初五,突然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东方天空隐现一条张牙舞爪的巨型乌龙。顿时,凶猛的洪水直奔山村、田地、房屋,全村1500余人被洪水卷走,唯有徐家三兄弟逃至村脚堂主殿山顶,幸免遇难。
灾后,徐家三兄弟在山脚建造了“堂主殿”。兄弟三人开荒种地,娶妻传脉接代,加之年年风调雨顺,生活得很充裕。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逢正月初五都要开展驮龙活动。起初,龙头是纸糊的,百姓用简易的板凳接上龙头参与其中,年年活动不断,久而久之,舞龙活动就成该村百姓的传统项目及文化艺术活动的主题。每年正月初五,好看的板凳龙在村中穿梭,比过大年还热闹,邻村的大人小孩也会赶路过来沾点喜气。
更多资讯请关注淳安楼市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