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全球经济可能再次下滑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2009年GDP增长9%以上。可见,在中央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以及近10万亿的信贷支持下,我国的经济显然已立稳复苏的脚跟。而伴随经济稳定增长的,理应是中国百姓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衣、食、住、行,这往往是我们判断生活质量常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今年(2010年)的CPI指数虽然相对2009年回升幅度较大,但基本维持在2%-3%左右,显示出食品、服装、杂货等一揽子商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内。然而,CPI对于“住”的统计口径却与实际生活支出有着较大的不同,比如说居住类的价格仅在CPI中占比13.6%,远低于食品类价格的权重。更重要的是,CPI统计的主要是租房价格而非购房价格。可见,我国的货币购买力有明显的下降。
迎面而来的危机
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非金融类资产价格与居民承受力的偏离及其对民生造成的压力值得关注。
首先要提及的便是房价的不合理增长极大地削弱了普通百姓对房价的负担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全国房价与基本面合理价格偏离较小,以北京为首的一些一线城市的购房成本却与基准水平有较大的偏离幅度。同时,显示购房承受度的房价-收入比指数显示,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居民平均收入的10倍以上,北京的房价收入比更是达到了20倍左右。比起美国、英国小于5倍的指数,中国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对普通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并引起社会上广泛的担忧。
这对中国政府解决“住”这一民生问题提出了挑战。
其次,房地产市场似乎正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投资工具的功能,而丧失了居住的基本功能,这尤以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为甚。全球不良资产解决方案公司(GDS)的总裁罗德曼指出,北京约半数的商业房产处于闲置状态,同时二手房销售量远低于新房销售量。他认为供给过剩可能让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崩盘。由于央行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股市近期频繁波动,而政府又垄断了部分可投资的部门,投资者们纷纷将投资目光转向房市,利用信贷将房价越炒越高,坐等升值。
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非金融类资产正在形成泡沫,而泡沫一旦破裂,不良贷款就会激增,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公司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会对资产价格的上涨做出积极反映,因为房价和物价的上涨使得固定资产和存货越来越值钱,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也随之提升。当银行发放按揭贷款时,改善的资产负债表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申请者的可信度。但这建立在抵押资产可以被出售的基础上。
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利用信贷投资房地产或其他资产时,供给大于需求,市场无法出清,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抵押物不再具有虚高的价值,资产价格就会急剧下跌。
最后,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会引发百姓对于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涨价的猜测,导致通胀预期的产生。因为可比商品的价格变化是系车模杀壬唐方群蠓⑸较颉⑼鹊募鄹癖浠饩褪蔷醚е械谋燃鄹垂樵怼
因此,房价的抬高必然会传导至CPI,引起对通胀的担忧。
加速泡沫的破裂
随着房价在越来越多的一线、二线城市飞速上涨,中央银行必须出台抑制房价的措施。若任其发展,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资产市场的衰退便可想而知。因此,理清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至关重要。人们经常将基本面因素当成房价上升的罪魁祸首之一,认为大幅提高的名义工资和中国日益增多的投资者使得更多的收入被用于投资房地产市场。然而,美国经济学家加林指出,房价与收入和人口并没有显著的协整关系。
因此,除了基本面的收入及人口结构这两个因素外,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应与金融面中的利率、金融政策、信贷指标以及制度面中的低持有成本有关。
从需求的角度看,金融面的低利率使得投资者减少了他们的储蓄,而我国较为封闭的金融政策使得普通居民除了股市、房市外并没有更多渠道进行投资。而股市近2年都在波动,不如房地产能够提供稳定高额的回报率。同时,为了加快复苏,央行降低了信贷标准,使得更多的百姓有机会进行投资,增大了对房地产的需求。
在房地产的供给方面,央行曾出台过政策以增加投机性购房成本。可惜的是,此举并未达到压低房价的效果,反而将其推高。同时,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过剩的情况,建筑成本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较低的价位。
由于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较慢,为了尽快解决房地产价格膨胀的问题,央行的重点措施应放在信贷控制和提高成本上。一方面通过提高信贷标准,避免信贷质量恶化。另一方面可以学习美国,设立较高的物业税,使得购房者的持有成本上升,提高二手房的销售量,解决住房闲置问题。
虽然GDS的总裁罗德曼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悲观,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们依然对其充满信心。地产泡沫形成的危害已被央行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将会出台。事实上,尽管目前央行尚未有明确执行物业税的时间表,但他们表示正在研究这一措施实行的可能性。
更多资讯请关注淳安楼市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