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每一年的表述,都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有着很大的影响。 往前梳理一下: 2019年:完善住房体系,改造老旧小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8年: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共有产权房,租购并举,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8年和2019年的背景大致相同,经过了2017年的全国各大城市数百条调控措施"下饺子",全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调控体系,所以从2018年开始,腾出手来,真正构建长效机制,比如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国联网,网签全国联网,信贷全国联网(早就实现),包括房地产税。 2017年: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分类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增加住宅用地,货币化安置。 背景是去库存出现了扭曲,降息降准释放的购买力首先爆发于一二线城市,大量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从此进入因城施策阶段,希望遏制一二线城市投机投资需求,支持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并首次引入货币化安置,加快三四线去库存。 2016年: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去库存,租购并举,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 背景是房地产库存压力巨大,2015年央行启动5轮降息并多次降准。 2015年:支持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 背景是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各地大规模增加供应,库存压力开始凸显。 2014年: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 背景是2012年下半年众多城市逐步放弃限购,2013年房地产市场进入快速反弹阶段,刚需买房越来越困难。 2020年的表述,其实更加简单的,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当然更多人关注到的是没提"房地产税"。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房地产税可能还是会带一句,但也就是带一句而已。 这只是个小插曲,因为即便提了,落地也是很遥远的事,关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共识。 为什么只保留了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疫情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跟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有关。从2017年暴风骤雨,到2018年和2019年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告别"小周期",进入长周期,个别地方可能还会有点小波澜,但大局稳得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巩固之前的成果就好。 实际上,越简练,地方就越高兴,因为可操作空间越大,无论什么操作,理论上都可以解释成"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 比如深圳这段时间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其实大的调控政策完全没有做修改,只是在市场层面给个警告,别捣乱,下架高价二手房房,暂停几个项目的网签和备案,甚至吹风"房地产税"等等。 现在的深圳,市场又趋于稳定了,二手房市场的确有一轮涨幅,开始呈现由西向东蔓延的趋势,但涨幅已经基本透支,已经进入平台期,这种市场层面的"警告"起到了良好效果。 当然,底气又在,房地产不会重蹈过去的"三年小周期"了,平稳发展是完全可预期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淳安楼市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