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20多年,家对于杭州人来说,是一个越来越温暖的存在。从老底子阴冷逼仄的筒子楼,到如今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或大或小的房子里透出的温暖,在这座幸福的城市里蔓延。 你知道吗,你的小家越来越“暖”,不仅是因为家里有了大大的窗户,更是因为墙门里有了大大的“玄机”,它包裹住了温度,也提升了幸福感,这个玄机,就是新型墙体材料。 你知道吗,在如今的杭州,已经有85%以上的建筑,全部使用了新型墙材。新型墙材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遮风避雨的日常。 你知道吗,新型墙材还在持续发力。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杭州墙材改革的牵头部门,一手抓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全面“禁止黏土砖”,推广新型墙材、助力新型建筑工业化。例如,在三墩,就已经有不少公建房,使用了装配式建筑,建个房子就如同搭乐高积木一样。 那么,墙门里藏着的新型墙材到底是怎样神奇的存在?剥开一堵堵白墙表层的涂料,你会发现,墙材其实早已变“心”,这个变“心”的过程,花了24年间,里头的故事,我们慢慢来听一听。 红砖和窑厂 已经关停在岁月的变迁中 时间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杭州近郊,还是一块块良田。在良田的中间,有着高高的红色烟囱,断断续续地冒着烟。烟囱的周围,垒着一批一批的红砖,工人们推着小车,一车一车地运送着红砖,一窑一窑地烧制着。这些红砖是当时建造业的主要原料。 小时候还不太明白,为什么窑厂总是要建在田间地头,后来才知道,因为烧制红砖的原料,就是这些良田,就地取材,很是方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业的兴起,红砖的消耗越来越大,对耕地地破坏也成倍地增长。 1992年,杭州的黏土砖烧制达到鼎盛时期。这一年杭州生产出19.2亿块红砖,市场占有率达到96%。烧制带来的直接损失,也显而易见。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做过一道计算题,这些红砖按挖深3米计算,每烧制140.17万块实心黏土砖,就要挖掉1亩地。以此计算,烧制19.2亿块红砖相当于要挖掉1300多亩土地。 为了子孙后代依然能看到绿水青山,1992年开始,杭州的墙材开始变“心”了,这一步,改变了以后的城市温度。 墙材变“心” 家和屋子越变越暖了 仔细梳理一下,杭州墙材变“心”分成4个阶段,分别是“实改空”、“禁实限黏”、关停淘汰黏土砖瓦窑、“禁黏”。简单来说,就是把原先的黏土实心砖,增加孔洞率,变成空心砖。这样一来,每块砖上要用到的黏土就少了。到2000年,杭州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城市。到2013年,杭州市已经提前完成了“城市限黏、县城禁实”的工作目标。 20多年的改革,变“心”之后的墙材,改变了什么呢?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冬天特别冷,就算是关上窗和门,室外的寒意就好像能渗透墙壁一样,依然源源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现在的冬天,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冷了,关上门和窗,就能隔绝大部分的寒意。 这样的改变,源自于墙材“内心”的质变,也就是所谓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前,杭州市面上的新型墙材有30多种,最常见的当属烧结页岩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些砖块利用工业废渣和尾矿,通过加气加压的方式制成,可以吸收噪音和热量,成为建筑市场上的“香饽饽”。 通过技术革新,砖块被赋予了强大的“内功”。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烧结砖的基础上,利用高压增加泡沫和孔洞,就好像让砖块内部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牢牢锁住热量和声音。这样的新型墙材,在保温、隔音效果上就比传统的红砖好了很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在新造的房子,让大家感觉到越来越温暖。 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更是体现出墙体改革之后,杭州市民的幸福程度。整个“十二五”期间,杭州市累计生产新型墙材204.42亿块标砖,保护耕地14584.04亩,相当于一个半西湖的面积,节约能源126.75万吨煤,利用各类废弃物1585.65万吨。这样的数据,带给我们无限惊喜,也让绿色环保的福利,真正落到了市民的身上。 新型墙材强势来袭 40天搭建3万平方米峰会主会场 2016年,杭州市全市新型墙材产量预计达到34亿块标砖,新型墙材产量占墙材总量的比例达到90%,全市新型墙材企业达到130家,建成了有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砌块等多类产品省级新墙材生产示范线10条。这个最新市场数据,再次刷新了新型墙材这场革命的“势力范围”。 墙材市场风起云涌的背后,我们还看到新需求的转变。那就是,墙不仅仅是遮风挡雨承重之用,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你是否可以想像,印象当中亘古不变的墙垣,它还可以自动拆卸?别不信,在刚刚过去的G20峰会主会场,就有这样灵活的墙体。 一场G20峰会,使得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一时间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场馆中心,场馆内的装修设计为与会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中,包括新闻媒体中心在内,场馆内多达3万平方米的钢制模块化系统空间更是成为与会人员津津乐道的独特景致,而打造这个钢质化模块系统空间的,正是来自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钢制模块化系统空间最大的技术创新之处无疑是绿色、环保、低碳、可循环,完全符合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循环化经济。汉尔姆的钢制模块化系统空间采用成品化、模块化的装修系统。以预制构件的方式连接了吊顶、墙面、地面及走线方式,完全不需要传统装修中开槽、切割、刷漆、打胶等一系列装修工序,从源头做到对空气质量的保障,基于其百分百可拆装的装修系统,即便完工后也可灵活调整墙体的位置、插座点位、铺设电线等功能。 用这种方式铸就的墙体,就好像是施了魔法一样,可以自由移动,灵活拆卸,即便是会议结束后,所有的钢制模块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新墙材引发革命 工业化建筑改变未来 为何新型墙材能够统领市场,光是废物利用这一点,就赚足了人气。 数据显示,2015年有11家企业被评为首批全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杭州企业就占了两家——桐庐永东建材有限公司、杭州富丽华建材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用高科技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桐庐永东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磨碎成沙子、石粉与石子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再利用之后,完美地成为混凝土砖的生产原料,这家公司2015年建成投产以来,像这样的建筑垃圾每年可以消耗25万吨左右,整个生产过程废弃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另一家企业杭州富丽华建材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混凝土砖和轻质隔墙板,年消化建筑垃圾10万吨。 要知道,在这项技术成熟之前,建筑垃圾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而填埋过的地方,永久不能复耕,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今,建筑垃圾有了合适的去处,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减少了对天然砂石的开采和使用以及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保护了自然资源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光是2015年一年,就消耗了270万吨建筑废弃物,若单纯堆存将占地675亩,相当于63个标准足球场。 大环保的概念之下,新型墙改还在改变着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在杭州三墩北A-R21-18地块,这里的经济适用房,用的是装配式建筑搭建而成,整个过程颇像小时候玩的搭积木。建造所需的建筑构件首先在工厂制作完毕,运往施工施工现场,只要像搭积木一样把预制构件装配好,整个过程节能降噪非常环保,最重要的是整个工期比原来缩短至少三分之一。在杭州,金融小镇等项目已经提前感受到了这股东风,未来,这股科技力量,还将走进寻常百姓家。到2020年,杭州市将有近1/3的新建建筑是由“积木”搭成的。这对新型墙材和装修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讲完这些墙门里的故事,你是否能看到墙材变“心”的本质。一如你所看到的,这几年温婉的杭州正用活力和张力,展示这座城市充满力量的一面。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绿色节能建筑走入寻常家庭,三江两岸的高楼鳞次栉比,“老杭州”正散发着新魅力。这样的改变,来源于杭州墙材改革和建筑业的持续发力。 未来,杭州的墙,将拥有一个更加有力的支撑和内在。
更多资讯请关注淳安楼市资讯
|